科研方向
针对当前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研发面临的共性瓶颈,通过建立覆盖不同时间、空间尺度的磁电物性理论与实验分析方法,指导磁电功能材料制备优化,加速新型磁电功能器件的发展与实用化,从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换代,为广东省关键新兴技术领域注入可持续发展动力。省重室将针对当前磁电物性研究领域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底层机理研究出发,搭建理论-材料-表征-器件这一自下而上的全链条研究平台,包括四个研究方向:(1)磁电物性基础理论分析与设计;(2)磁电功能材料制备与物性优化;(3)磁电物性综合测量分析与体系建设;(4)磁电功能器件设计集成与优化。
图1. 四个研究方向相互平行又互相联系统一,构成双循环互相迭代推进磁电物性分析与器件研究。
各研究方向间关系如图1所示。方向一主要分析磁电物性空间、时间跨尺度本构关系,针对磁电器件应用目标设计材料结构与物性;方向二将根据方向一的理论分析与设计进行具体磁电功能材料制备与物性优化方案研究,为进一步的器件研发奠定基础;方向三将建立空间与时间尺度广覆盖的综合性磁电物性实验分析体系。一方面对磁电功能材料微结构与动力学进行表征,同时分析磁电物性在不同的空间与时间特征尺度上的相互耦合作用,及其对材料力、热、电、磁性能的影响,形成与方向一理论分析的相互验证与反馈。另一方面,所建立的综合性磁电物性实验分析体系又可对磁电功能器件进行原位多物理场加载下的性能测试,对器件结构设计与稳定性进行验证与反馈。在前三个方向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方向四将针对不同空间与时间特征尺度的应用,研发系列新一代信息技术核心磁电器件。
四个研究方向相互平行又互相联系统一。以方向一、三的磁电物性理论分析与实验分析为核心节点,分别与方向二形成针对磁电材料制备优化第一研究循环,与方向四形成针对磁电器件设计优化第二研究循环。所制备的磁电材料只有通过第一循环验证后才能进入第二循环进行相应磁电功能器件研发。双循环互相迭代推进磁电物性分析与器件研究。
本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44人,其中教授15人,青年研究员5人,副教授23人,助理教授1人。其中包括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27人。研究方向一负责人为姚道新教授;研究方向二负责人为王猛教授;研究方向三负责人为郭东辉教授;研究方向四负责人为朱文鹏教授。
国家重大需求:为我国信息技术的可持续高速发展提供战略性技术储备,推动并加速我省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信息领域的领导地位。
实验室定位:围绕中子散射实验技术,补齐我省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短板,推动磁电领域系列颠覆性技术的实现,为我国信息技术的可持续高速发展提供战略性技术储备,加速我省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信息领域的领导地位。
研究重点:磁电物性分析方法研究、磁电物性调控技术研究、磁电功能器件设计研发
特色和优势:针对当前磁电物性研究领域动态性质、多场耦合响应、跨尺度机制三个发展趋势,从底层物理性质研究出发,搭建分析方法-调控技术-器件设计这一自下而上的全链条研究平台。
广东省磁电物性分析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研究人员成果标注要求
- 实验室中英文全称:广东省磁电物性分析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Magnetoelectric Physics and Devices
- 成果标注(英文):
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Magnetoelectric Physics and Devices, School of Physics,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 致谢格式:
(1)实验致谢:
The experiments reported were conducted at the 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Magnetoelectric Physics and Devices, No. 2022B1212010008
(2)计算致谢:
The calculations reported were performed on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Magnetoelectric Physics and Devices,No. 2022B1212010008